作家变成生意人,好事定坏事?
知我者莫若NYX(笑)
不瞒大家,我和大家一样,对港漫的制作模式亦都很厌恶,但为何会为流水式护短呢?三个字「积极性」
漫画是一个综合的艺术品,故事,人物,画功配合得好,都可以叫人津津乐,而漫画的灵魂就是漫画家本身,在任何模式下漫画家都要有创意,不济的时候,借用阿力兄的那一段「手掌更只是一个梯形再加五条线,助理门便画其他」又如何?日本的助理们一样都要完成他!「若是主笔们贪玩, 到差不多周末才给他们原稿的话, 助理们就得出通宵去完成那一期的画稿。」那个换转是师徒制还不是死路一条?大家可以看看岛本和彦21世纪漫画狂战记,那些助理和学徒如何在死线前一刻燃烧生命就知了,问题明显不是出于制度上,是出于作者本身有没有这个专业的自觉,佢如果画好一点,佢如果一早想起故事...等等,无论是日本的师徒好,香港的流水制好,一样可以出好作品。现在的问题是人材培育制度,阿力兄提到的「学徒都有更多的机会向师傅请教, 得到的指导亦是更正确的。」,但是香港培养下一代的机制是明显不够,NYX提到的转职可能性在香港一样是没有,虽然制度上的缺憾令到人材的培育出现了困难,但我觉得更大问题是出于控制该制度和设计该制度的人本身。
归咎于流水式这个制作方式是个容易脱身的方法,但现在改革有可能吗?我敢说机会微乎其微!因为用这套制度的人可是现在香港漫画界的出版商龙头大哥,甚至就是我们口中的港漫作家本身!除非他们全部百年归老,或公司易手,否则可以几十年都不变亦可,难道要香港等十几廿十年吗?可以,但容我说一句,过份被动了。
创作人本来就要有挨更扺夜的觉悟,小NYX说「很多,『日式港漫』的漫画家们,没有日本漫画家的觉悟」,但港漫工作者可尝不需要这种觉悟吗?香港做漫画家本来就是难行的路,入职时都应该一早知道的了,同时漫画家亦是艺术家,要有不理环境如何也要做好作品的理想,这个才有点积极性,这个我知的确很难,现实会令人折腰的,我承认。
生意人即商人,不少人都说他们短视的眼光阻碍了香港的发展,但真的吗? 首先我们要假定商人,作出选择是理性的,而且唯一目标是赚钱,而且是要赚更多更多的钱。 如果商人投资在漫画业会如何呢?当然精品CD漫画动画一样会狂出,漫画题材一样是要市场为主导。当那个故事(作者)不行,会毅然停书,而同时亦会尝试试多不同类型,试一下市场反应,以防市场一变,自己还是有路可逃,给机会新主笔最大原因是,可以在开头用较低成本拥有版权赚大钱,这个就是日本出版商的型式,集英,角川,小学馆全都是这个类型(有错请指正)。
但如果作者本身变成商人呢? 这个情况香港特别多,就是香港的漫画作家,同时亦是投资者本身,王马肥良不用讲,刘定坚的自由人,另外有之前的许志堔,甘小文的君地,李志清,邝世杰的邝氏等等,公司主时人都是主笔或编者自己。如果以此逻辑推论,香港出名的漫画人其实自由极了,为什么自己都是老细了,那还有人可以阻碍到自己的创作自由呢?照理有绝对的创作自由的作者,更有能力为香港开创更好的前景,同理,他们不少人也受过创作人不受重用的白眼,但为什么反而把香港的漫画推向死地呢?
问题不是那些人变了是生意人,是他们还没有脱离作为艺术家的脾性去做生意人! 这话可解?一个艺术家有坚信自己的作品才是最好的基本原则,认为自己的作品是最好才向外推广吧,包容其他作家并不是艺术家的必要条件。(但说在前面,他们的个人恩怨情愁,人格讨论等等,虽然可以是主要因素,但非理性不可解等原因都不是我在这儿讨论之列。) 当他们同时是公司的主席时,他就可以把全公司的资源发展在自己认为是最好的漫画,把大量资源放在广告上制造舆论把市场定位。艺术家有艺术家本身的风格,这辈的港漫主笔都全部同出一源 - 「黄玉朗」,他们有类似的画风,人物设计,说故事形式,他们专的是「港式打书」,于是同样地假定了香港是「打书」市场,还要是「他们风格形式的打书」市场,其实这儿都几身不由己,你叫他们的画风画什么题材好呢?爱情故事?体育?还是科幻呢?题材的改变就意味画风格的改变,要改画风已经是难处了,即使退一步说,他们的风格在我看来也缺乏一般性,你不可能用王小虎的造型画爱情做事吧?
作为艺术家他有自己的傲骨,自己的作品不会不行,到跌书的时候,不是说「自己的画或桥段」不行,而系个市场的问题。但不外乎是日书入侵,网上下载,经济不好等。如果不是自己的桥不行,那又何需找其他的主笔,又要试自己认为不是主流的市场呢?这个我想就是为什么阿力兄和NYX兄说的有人在漫画公司工作多年都没有好前景的关系了。我是龙头作者总不会叫一个人坐了自己的位子,这个艺术家不会做;作为生意人的他们,为了自己作品的可以继续生存,唯有是狂出精品谷书,而不是开拓新作品,题材吸引新的读者?多方向发展呢?显然又不是纯生意人的脾性了。当然投资在不明朗或明知「输梗」的范围都绝不是任何正常商人的指定动作,如果有一日黄玉朗先生主编出一本香港版的《香港爱的故事》,或马荣成先生主编一本香港《地铁男》,还要开300期长篇,大家又会不会长期「买」来看呢?我知,到时一定有人答,日本那些好好多㖞!之类的答案吧?!
在日本的话,现在漫画杂志都会狂出精品,漫画社对作者的支援一定会充足得多,在漫画家找不到好题材时会给予一定支持,但老实话,如果你的漫画是不行的话,即是你是之前是红透半天的漫画家,强如和月伸宏,只要人气不够(不是不够有趣),一样会给人拉下车,那套武装錬金从周刊少年JUMP消失了就正正不是例子吗?生意人只会问有没有钱赚而矣,要赚钱,把不行的作品停刊!简单至极。
子所说肥良现在公司的创作模式,我听后都十分佩服,肥良的想法一向都是我认为在香港主流最离经背道的那一种,能有气魄在公司搞这个型式激励员工,他有放手给员工干,有脱离作为漫画主编的觉悟了,好!我等看好戏好了!
P.S 现在文章都颇长了,之前我提过的三个归纳要点,迟一点再谈,我也不想疲劳轰炸我的老友(笑),虽然现在还是在做 OTL....
(此文为修改版,原文在吴伟明的知日部屋- 港日漫画文化(2):向日本职人文化学习内)
Tweet
近期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