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片收藏者是环保的天敌?
偶然闲逛网络暴民 Jacky’s Blog时发现的一编文章:
http://jacky.seezone.net/2007/10/16/1890/
内容是关于网上卖音乐,有少部份是关于现时的唱片业的,或者拿来分享一下。
文章中的论点以环保的角度出发,颇有见地,我也不多详述了,而下文我会尝试用另一角度,一个CD唱片收藏者的角度出发。
MP3比传统CD的优胜劣败显然而见
其实自MP3的出现,互联网的盛行,上下载频寛的加大,储存装置的微型化后,要听一首歌,不一定再像从前一样要跑到唱片铺付款买CD,现在只要利用互联网在搜寻器上找,再难的歌曲,也有机会在数分钟找到;至于新的专辑,在一些论坛布满可以下载的BT种子,实在比落街买CD更方便,更可以利用互联网在极短的时间再传送给老友,歌曲便在数分钟之间传来传去,不用落街排队,最重要是 - 不用付款,如果是盗版的话。
寻找方便,费用「低廉」外,MP3格式本身和储存的容器也少,一部IPOD CLASSIC 80G,可以储成万多首歌,轻型细少携带方便,这点已经是CD不能比拟了,而且又可以设计个人PLAYLIST,弄好几个,不像以前要花时慢慢在录音机,用MD等录制自己喜爱的歌曲专辑时左想右想去整PLAYLIST,在传送,费用,收藏方式的改变下,使现在「听音乐」,买CD已经变成并不是唯一,也未必是听音乐最好的选择。
而更核心的问题是,一只CD中并不是所有歌曲也是自己喜欢的,全碟中可能只有数首(甚至更少)歌曲是合自己口味的,如果是新人或实验性专辑,碟中十多只歌只有一首歌好听更是家尚便饭之事,「俾了一佰元,只有一首歌听得入耳,点计都蚀。」的情况下,相信不少精明的消费者在平衡付出和所得之后,明明是歌迷,舍CD而去DOWNLOAD歌曲,直至「精选曲集」的出现才会「重搥出击」。
这个还好,可惜更多人在「有过,听过,消费过」歌曲后,购买意欲直线下降,明明日日听着的,但仍停在口中谂著「下次,下次,我再下次一会买」,但人家连乐坛都可能退出,唱片公司都执埋笠都未曾消费过一毫子的,然后大叹绝了版买不到还是大有人在的。
好,回到主问题了。唱片业,不是不知道有上述情况,利用互联网分拆歌曲发售是比一片CD套装式情况下,更有机会赚到精打细算的歌迷利润;而且既然预期顾客是有可能录了MP3后不再拿CD来听,又为何不减省无谓的包装,减掉成本,让价格低廉的CD更有竞争力吸引更多顾客呢?反而,反其道而行,加大包装,特别PACKAGE设计,甚至加上大量特典DVD和FIGURE,然后价钱加多一倍才发售呢?
我不是发行商我当然地答不上他们真正的理由,但我认为,归根究底是如前述:「买CD已经变成并不是唯一,也未必是听音乐最好的选择。」
如何斗价也斗不过可以「免费的东西」
CD本身就是歌曲数码化后的产物,但数码化产品「最衰」也「最好」的地方,是「代替品」只要复制得好,功用和原品100%相似,既然「一样」,当网上「引诱」这么多,又快又平,分别又少的产品如MP3,ISO充斥着市场,只是要求「听歌」,对音乐要求不高的消费者焉能不心动?换句话说,剩下来肯买CD的人,不少是HARDCORE FANS无疑,因为真的只是为听歌曲,根本不用买碟,大把代替品。
相信利用互联网分拆歌曲用廉价发售,惯了免费的乐迷会良心发现,回头是岸自然乖乖付钱,就等同要找个会良心发现,不多赚你一点钱的善良商人般一样艰难和天真,世上是有这种觉得值便去付款的人存在,但有几多呢?
顾客可以不讲价钱讲感性购物,但商人要计算赚蚀时绝不可以,什么事情都要精于计算。首先CD无论如何压低价钱,左减包装右减运费,有其极限,总不可能蚀住来卖,CD再平,四五十元走不了,创作人不吃,分销和运输也要吃。其次,利用互联网分拆歌曲免除包装和运输,用廉价发售,也没有数据计到那个在消费者眼中的廉价,或至少他们心目中的「合理价钱」,因为点斗,总斗不过可以「免费的东西」。
人性本贪,必须顺其「道」而行。
商人本质是贪婪,要赚钱的;但顾客也绝不好欺,人会「贪心」,更不可能完全禁绝别人贪心,有方法省下一个几毫是人的天性。买卖不是做慈善,这是「常理」,大家的关系是建立在利益之上,尤其是代替品充斥的市场下,你卖得贵,消费者可理直气壮另投别处,然后大大声讲「一蚊都不让你赚,因为我觉得你赚得我太无理」,即使只唱片其实只是一佰元,那首歌是消费者日日必听的歌曲。
市场够大,或者准确地说,只要有人觉得你的作品够好,而会觉得付款支持是应该的「好人」够多,便会有收入支持,但这种建立在「良好意愿」的市场有几大和持够呢?这种尤如赌大小的估量,搞不好分分钟钟搭好了SERVER,通街都有人听过只歌,但小猫三四只DOWNLOAD过,可能最终蚀住离场。
制作商明白只靠HARDCORE FANS「感性和道德地支持」是注定「乞米」的,因为这班人买少见少,更多人久不久才买一只碟,红歌不红碟的情况相当普编,像香港这个「豆腐润」市场,数埋数埋可能得几千甚至更少的销量,分分钟卖完碟埋单找数最后连一个月人工都赚不到,那怎办呢?
唱片是一件产品(PRODUCT),讲的是一套增值服务(VALUE-ADDED SERVICE),而非一件媒体储藏制式(MEDIA STORAGE)。
如是,便是如前述,大出特出特别PACKAGE设计,特典,甚至加上大量特典DVD和FIGURE等等。这些不能尽情给你数码化,或者数码化后也会和原产品感觉有差的「增值服务」,务求使消费者,或者乐迷,觉得俾钱买碟还是物超所值。或至少,比剩听MP3感觉实在一点,因为现在买的不止是歌曲这个PRODUCT咁简单,是整套不可分割的增值服务。
如果说未听过便买CD是一场赌博,那么听过歌曲才去买碟,便是像师奶到街市买𩠌,计的尽是「婆仔数」,增值服务越多越着数,乐迷是逐首和唱片商计的,而后者往往占多数。
不是说笑,一只碟十只歌,如果买一佰元,即平均十元一首,但如果不幸得一首好听,便会「变成一佰元一首歌」,前者购买时还会心大心细,但后者就除非是「死忠」和不知袖里的人才会「中招」的「地雷片」,但产品出了,总要有点销量的,「糊口嘛!我唔食我屋企个细都要食!」,这个时候,便是PACKAGE,特典或者FIGURE等「增值服务」来令阁下「自我感觉良好」的时候,偶像CD常用,香港CD常用,不过点也比不上日本的CD玩得更出神入化,仲之你是会觉得唔买就笨,买了会呻笨的产品(苦笑)。
EVA的CD全有初回,迟买就无,
坂本真绫最近的CD有初回PACKAGE,又是迟了便无。
GUNDAM SEED/DESTINY的CHARACTER CD初回全是SPECIAL PACKAGE,再版就无。
KEROKERO的SINGLE不少是跟了一SET匙扣的,你要匙扣?买碟吧。
HARDCORE FANS即使你用纸包著只碟,系咪都会买碟,制作商从不会为他们担心,担心是那些「意志力薄弱」的消费者,而CD唱片收藏者又是后者为多。
只要以上PACKAGE够特别,送的精品有价值又有时间限制,有初回的便要快买,有限定版便要快点落订单,加速消量,即使只歌值一蚊,但PACKAGE/匙扣值八十甚至外面无得卖的话,消费者计过数,总会有人乖乖付款的。[color=#00008B]情况就如香港早期给人鞭挞得异常厉害,不知是「买漫画送刀剑,还是为了买刀剑送漫画」一样,总之夹埋抵买便买吧;而作为制作商,也乐见其成,顾客是因为什么目的而买永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消费者肯买[/color],这样作可以催谷销量便可以,而不止唱片,催谷销量靠的不可能是一小撮HARDCORE FANS,是班游离份子喔。
数码化不等于环保,反而速成过度包装的出现。
「听歌不一定要买碟,买碟不一定是听歌」,购买CD不再是单纯购买歌曲的时候,「增值服务」如PACKAGE设计,特典,甚至加上大量特典DVD和FIGURE等等,即是你说不环保也好,这些令人觉得有「购买和收藏价值」,便会变成更为重要。 而另一令「增值服务」变得容易「妹仔大过主人婆」的地方,是创作好坏和销量是没有绝对对等关系的,好听的歌曲未必好卖,但搞烂的歌曲又未必滞销,之前出特别PACKAGE,特典,甚至加上大量特典DVD和FIGURE等等,成本条数却有得计,也可以约略根据之前经验,估到以卖到几多,主打歌好卖当然相付相乘,而即是主打的歌曲「衰了」,还有机会靠增值服务,如「可以合成并图的CD封套」吸引到一部份为储齐一套精品的消费者「撑场」购买,六只好碟搭一只不的,消费者感情上也会想买够一套而买埋不好的去储,制作商如是即是输也不会输清光。
当然世上不少人主张好作品才是唱片好销的铁则,不靠这些「旁门左道」还是有会人欣赏,我诚心这样希望,只是我要提醒一点:
提倡利用互联网分拆歌曲用廉价发售可以,减省包装减价吸引人买碟可以,不过[color=#00008B]从来「动之以理」和「动之以情」比「动之以利」困难万倍,对一个明明可以有办法不付款,和你又无亲的人,放弃权利,反而损害自己荷包利益?讲如何靠道德良心来教化人们自律是很容易的,但太理想化了,口中喊欣赏,但觉得「不是物超所值而一文不付的人」,又或者「其他人已经支付了,少我一个也问题不大的人」却实情上占大多数[/color],如果搞掂这一点,你便是广告界的救世主,MARKETING的明日之星了。
Tweet
在网络媒介抬头,CD媒介息微的时候,有论者由CD的定位切入,觉得将来可以黑胶反会成会CD终结者。这有趣的情况会否发生呢?掟目以待。
[url=http://www.wired.com/entertainment/music/commentary/listeningpost/2007/10/listeningpost_1029][/url]
我觉得或许人们会觉得黑胶太大,但对于真正会购买唱片收藏的人来说,这或许不是问题,问题可能只在于黑胶播放器的流通性。如果大家家中都有黑胶播放器,心爱的唱片又有黑胶版本,大家会买CD还是黑胶呢?
不过,不可忘记现在还有 DVD audio 这个竞争者 [emot]laugh[/emot]
你指的是 USB 接头的黑胶唱机?
未听说过呢,有趣有趣…
阿爸近排学玩电脑,又有一堆旧黑胶无机播,引佢买先 [emot]grin[/em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