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畢「港女港男」後感
看畢上兩集《星期日檔案》關於談港女港男的特輯,難怪乎會在網上引起極大迴響,不少BLOG主都發表了言論,小弟我就不班門弄斧,只寫簡單的感想罷了。
對於「港女,港男,電車男」這三組名稱,我只會視為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徵組合的標籤而己,被稱為「港女」的,可能集合了所有港女的特徵,又或者,只有其中一兩項就已經被人稱為「港女」;同理「港男」,「電車男」也是同一種類,雖然形容是三種截然不同的人,但本質還是「標籤」。
時間有限,人又有惰性,要認真花時間暸解一個人已經相當不容易,何況是暸解完還要詳細向人介紹呢?於是「標籤」便應運而生。
「標籤」的唯一好處,是用最短的時間,用一個最概括的形象來簡介一個人物,「標籤」中的形像是一個多樣特質的PACKAGE混合體,反過來,也因為概括的關係,某些描述可能是真的,但更多地方會留於片面,甚至去到有徧頗或者是假的地步,形成不實報導。
所以全盤接受別人的標籤絕不可取,因為那不是閣下的真像,萬一真的給人標籤為「電車男」的時候,我會覺得應該問,別人是基於「電車男」那個形象而去描述自己,是有那方面自己和「電車男」相近?還是我真的是個徹頭徹尾是個「電車男」呢?
相反,完全否定別人的標籤也不見得會討回一個正面的評價,給人標籤為「電車男」總會有個理由,那怕只有一個,同理,給人LABEL為「港女」亦一樣,是自己有某一兩種特質才會有人標籤著。若果真的有那樣特質,不論是好是壞,自己也覺得不妥當,那就改之,若樂得自在,不打擾其他人的就請一笑置之,一味反對,既改變不了別人對自己的觀感,也改變不了自己,有什麼用呢?
當然我不排除有人貪玩或者私人恩怨,肆意LABEL別人港女,電車男之類,但這不竟是少數,那就不用理,不如自己花時間做點正經事吧。
類似的說話,我早於台灣《我猜我猜我猜猜猜》風波己經講了一次,寫得太多連自己也覺得「長氣」,還請各位好自為之。好友影大,在講男電車大問題,我頗為認同文中「ACG不應也不會是追唔到女仔的「遮羞布」!...中略...女人不一定會歧視喜歡ACG的男人,但絕對會歧視沒有勇氣、沒有責任感的男人,又不要說女人,身為男人的,也會鄙視這些人吧?」那一段,當不少人以為自己因為喜愛ACG令自己給人歧視著,殊不知其實是自己,反過來拿「因為喜愛ACG令自己給人歧視」這個當「遮羞布」作為自己不思進取的反駁籍口,想起來覺得諷刺,也覺得可悲。
當剝下了ACG喜愛者的身份後,身為「電車男」的你,還可以剩下了甚麼?請好好想下吧。
Tweet
I am an otaku, but not ACG one alone. Since I found so many hypocrisy among IVE ACG fans, I have forgone ACG otaku identity and choose alternative field of being otaku, as listed below:
1. Psychometrics
2. High School Education
3. Computer Science
Those ACG otakus who failed to undergo polymorphism will soon be phased out in the hectic society under strong influence of showbiz-directed infotainment.
Here is some of my research on ACG field:
doraemonserv.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1640243
doraemonserv.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1640248
please feel free to ask if you find any difficulty in reading these items (in swf form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