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玩具] 電蛇3條-電源線+HDMI線 x 2
又是蛇喔!不過今次唔止一條,一來三條!以blu-ray player為出發點而配置的。
第一條電源線,DIY作品,一頭一尾SINE冷凍銠白金頭,中間再加古河FP-314Ag冷凍鍍銀線(3呎),無包sheild無灌沙。
有人說電源線最少要1.8米長,先至好分析力,但我諗成5呎4,1呎都成$80,budget變高不但止,長長的電源線,只會令家中變得更無位又更亂,而且要處理長線更吸電池波干擾的現實,太煩了,一於短少無痛苦!專注顧器材會更易控制得好。
同一時間,再「隊」多兩條新HDMI線,一條Audioquest HDMI 1, 1m長,由Blu-ray到AMP;另一條Audioquest HDMI X,2m長由AMP到LCD電視。
講條HDMI線時,先離一離題。看很多網上論壇都話DIGITAL野,HDMI線平貴應該「無」分別,點知今次試過其實都幾明顯下,我估不少人只係以為理論係咁,根本係無試過的情況下,就以訛傳訛,以為已經係絕對真理;又或者套器材都未夠力「食」到那些線材,試唔到效果就亂吹水,對著這些言論,前者看清楚就知亂吹,後者就真係要看下佢套器材點配搭,點試,之後才決定「信」與「唔信」。
至於最後點解DIGITAL係唔同線材有分別,我理論就唔理佢咁多,純以結果論係的確有變化。
先換Audioquest HDMI 1試,畫面顏色的確比以前鮮艷,畫面線條變得實在,黑白位對比亦有加強,之後再插Audioquest HDMI X,用肉眼看,變化就無HDMI 1 大。但其實換HDMI線最大得益同不少人的結論一樣,唔係畫面,還是聲音的改變。
看batman return在隧道追逐押解車那段的爆炸,聲音真係成間房震左出來;而聽SACD的動態感更強化了不少,音域比以前開揚,而且靜左,變得反差大左,定位更清楚,聽スアラ,音樂都無播以前咁焗促,動態亦比以前多了,真係好enjoy。
至於DIY power cord出來的效果,真係要試過不同器材才知甚麼叫「匹配」,變化效果一定遠比digital 線大,如果想升級的朋友budget有限,幾時都應該先在電源入手,因為真係一定看到分別。會買古河FP-314Ag,係我同店員講我用Cambridge Audio的CDP後佢介紹,原本想插BDP,但最後反覆測試後,最後用來駁amp。
駁上Cambridge 650BD後,畫面的確光左,線條亦比較實淨,而低音的下沉力度明顯係勁左好多,改善了音樂較薄的效果,音場闊了不但止,連帶樂器的定位亦離左喇叭,但音壓隨之加大,聽得人有壓力,久聽不宜。
之後手痕插係MD-10到玩下,一插開機真係「哇」了一聲,音場和定位拉得好闊,開頭係玩得好爽,但細節就此犠牲,力量猛過龍,由似騎優哉悠哉的白騎馬仔,變成駕駛法拉利一樣去前颷,係好勁好型,但真的聽得好辛苦。玩左兩日,換番原本Belden 19364。
諗下諗下,這條DIY線似乎係偏向大火力散彈砲型,和店員哥哥仔講的不付啦。心諗加係Cambridge 650BD只係看戲聽碟用到,有少少浪費,不如插去最需要大POWER的AMP試下,咁樣電腦都有得用嘛。咦!點知效果唔錯喎!力水好左,音場闊左,連動態都比以前好左,細節依然有保留,低音有壓迫感但無咁埋身,舒服好多!而直至現在條線都係插AMP到,就知最後效果我相當滿意啦,但就要付出成個月節衣縮食的代價喇。
Tweet
我沒試過HDMI線的分別..但請問你有沒有試過blind test?
HDMI線,好彩不是我系統中的必需品, 毒我唔到 ≧∇≦之前有朋友襯外國網站特價團購了好多條雲吞河(Van den Hul) HDMI$300左右價位效果也很不錯電源線長度,除了真正發揮其表現外,有時還擔心換位時唔夠長(有陰影)還可試fuse及接點復活劑http://picasaweb.google.co.jp/lh/photo/4gFfvHSG1p-IAJN96mfcKg?feat=directlink線長搞到機背亂過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