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白 – 告白完後也是解不開的結

電影告白在未入場己經在各種途徑得知電影的橋段一二,  不會以為那是平常不過的愛情告白片的心情觀之, 本片觀畢反而覺得更似驚嚇片, 但不是觀能上, 卻是思考上的驚嚇片。

有朋友覺得歸類本片是「教育題材」的電影, 但我覺得這是風牛馬不相及, 有違本片原意, 因為本片講的根本不是這些。

大量劇透, 慎入!

故事很簡單,  女教師在飲品落毒並在班會上公告,目的是要向班上兩個學生報殺女之仇, 故事由此展開。故事本身就是政治不正確, 所以觀眾入場時也不要有既定立場, 以為看完本片會暸解到點解學生要殺人, 點解女教師要落毒, 然後故事對人性有何反思, 甚至是否善有善報, 會有人改邪歸正等香港下午「真情」一樣的橋段會在電影中重現。

故事本身就是政治不正確,  只用政治正確的頭腦去想只會不明所以, 人類本身就有太多不確定性讓事情變得政治不正確,  作老師的不等於不可以成為復仇魔鬼, 年少無知的初中生一樣可以成為魔頭, 一個慈母也可以持刀殺人, 會有這種錯誤推論, 全因為我們有既定的「立場」。

在我看來, 導演沒有講明自己的立場, 亦希望自己無立場, 只是以不同的角度, 老師的, 同學A, 同學B, 同學B母親, 女同學等等不同的切入看同一件事件,  讓觀眾自行把事件重組, 自我分析, 讓觀眾自行理解整件事情。

只是, 當你越深入理解, 越發覺這根本是個解無可解的死結, 而觀眾能做, 只有無力地看著事情往最懷的劇本走下去,  不需要付合社會常理, 各人就是有其報仇, 憎恨, 殺人, 愛人的理由,  雖有互動, 但從根本上不會得到解決。

導演中島哲也在劇中常用的MV手法,  利用超歡樂和超現實的場景,  和劇中人物的悲劇沖激下, 造就著強烈的落差和不協調感:  世界是歡樂的, 但和我並不相干,  這種有著強烈以樂襯悲的手法的而成疏離感, 就像彼此隔著魚眼玻璃看對方, 雖在同一個時間, 但彼此看到的是被彎曲的影像, 你知道, 卻不知和自己有甚麼關係, 感覺令人窒息。

可悲的是, 劇中角色往往「以為自己最暸解, 而偏偏實情卻不是」, 在日積月累的誤解下, 由女教師在堂上公佈復仇作為原爆點揭開整個悲劇序幕。

以日本的電影的水平看, 這是水平很高, 很會刺激人類思考的一套作品, 實在值得一看, 但距離得獎我自己會覺得有些保留, 不是劇不好, 只因沒有立場又不政治正確的作品, 還是很難得到評判歡心的。

     

小澤

呀...我咪係本網網主囉 :)

You may also like...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